萧誉的个人简介
萧誉(?D550年),字重孙,梁武帝萧衍之孙,昭明太子萧统次子?,南朝梁宗室。初封枝江县公,后改封河东郡王,历任宁远将军、琅邪太守、侍中、轻车将军、南中郎将、湘州刺史等。太清三年(549年),侯景之乱爆发,萧誉曾率兵救援京师,但未到达,台城便已陷落。后奉命回师,仍镇守湘州。当时雍州刺史张缵向萧誉的七叔湘东王萧绎汇报说萧誉兄弟已经起兵,准备攻打江陵。萧绎听后大惊,迅速赶回江陵,派咨议周弘直督促萧誉尽快准备粮草、集结军队,萧誉拒不依从。萧绎大怒,派其子萧方等率军讨伐萧誉,萧方等兵败阵亡。萧绎又派信州刺史鲍泉讨伐萧誉。当时鲍泉驻扎石椁寺,萧誉率兵进攻,因形势不利而退。鲍泉乘胜进军橘洲,萧誉率兵攻击,再次失败。鲍泉乘萧誉部下疲敝之机率兵出击,大获全胜,斩杀萧誉军三千人,溺水而死的有一万多人。萧誉焚烧长沙城郊城镇,把居民全部驱赶到长沙城内,鲍泉指挥部队包围长沙城。后领军将军王僧辩代替鲍泉进攻萧誉。
人物生平
普通二年(521年),封枝江县公。中大通三年(531年),改封河东郡王,邑二千户,除宁远将军、石头戍军事,出为琅邪、彭城二郡太守。还除侍中、轻车将军,置佐史。出为南中郎将、湘州刺史。
不久,侯景之乱爆发,侯景进逼京师,萧誉率军入援,行至青草湖,台城陷落,下诏萧誉班师,于是萧誉回到湘州。此时梁武帝的七子萧绎驻军于武城,雍州刺史张缵与萧誉有嫌隙,因此密报萧绎说:“河东起兵,岳阳聚米,共为不逞,将袭江陵。”(萧誉当时封河东王,他的三弟萧为岳阳王,萧绎镇于江陵。)萧绎很担心,遣谘议周弘直至萧誉所在的湘州,萧誉不从萧绎调度。萧绎大怒,遣世子萧方等进攻他,反为萧誉所败,方等溺水而死,时为太清三年(548年)。又令信州刺史鲍泉征讨萧誉,并写信劝降。
译文
萧誉不回应,修筑城池,准备拒守之计。还对鲍泉说:“败军之将,势岂语勇?欲前即前,无所多说。”鲍泉先后于石椁寺、橘洲击败萧誉。萧誉骁勇,能于马上用弩,有胆量,能抚御士卒,因此深得众心,被围很久后长沙依然防守稳固,鲍泉不能取得湘州。萧绎又遣领军将军王僧辩代替鲍泉进攻萧誉。王僧辩攻势猛烈,城中将士死伤大半。萧誉想变装突围而出,麾下将领慕容华叛变,引导王僧辩入城。萧誉知道大势已去,要求面见叔叔萧绎,不许,于是遇害,传首荆镇,时为大宝元年(550年)。萧称帝建立南梁,追赠他为丞相,谥为武桓。
梁书本传
河东王誉,字重孙,昭明太子第二子也。普通二年,封枝江县公。中大通三年,改封河东郡王,邑二千户。除宁远将军、石头戍军事。出为琅邪、彭城二郡太守。还除侍中、轻车将军,置佐史。出为南中郎将、湘州刺史。
未几,侯景寇京邑,誉率军入援,至青草湖,台城没,有诏班师,誉还湘镇。时世祖军于武城,新除雍州刺史张缵密报世祖曰:「河东起兵,岳阳聚米,共为不逞,将袭江陵。」世祖甚惧,因步道间还,遣谘议周弘直至誉所,督其粮众。誉曰:「各自军府,何忽隶人?」前后使三反,誉并不从。世祖大怒,乃遣世子方等征之,反为誉所败死。又令信州刺史鲍泉讨誉,并与书陈示祸福,许其迁善。誉不答,修浚城池,为拒守之计。谓鲍泉曰:「败军之将,势岂语勇?欲前即前,无所多说。」泉军于石椁寺,誉帅众逆击之,不利而还。泉进军于橘洲,誉又尽锐攻之,不克。会已暮,士卒疲弊,泉因出击,大败之,斩首三千级,溺死者万余人。誉于是焚长沙郭邑,驱居民于城内,鲍泉度军围之。誉幼而骁勇,兼有胆气,能抚循士卒,甚得众心。及被围既久,虽外内断绝,而备守犹固。后世祖又遣领军将军王僧辩代鲍泉攻誉,僧辩筑土山以临城内,日夕苦攻,矢石如雨,城中将士死伤者太半。誉窘急,乃潜装海船,将溃围而出。会其麾下将慕容华引僧辩入城,誉顾左右皆散,遂被执,谓守者曰:「勿杀我!得一见七官,申此谗贼,死亦无恨。」主者曰:「奉命不许。」遂斩之,传首荆镇,世祖反其首以葬焉。
初,誉之将败也,私引镜照面,不见其头;又见长人盖屋,两手据地瞰其斋;又见白狗大如驴,从城而出,不知所在。誉甚恶之,俄而城陷。
南史本传
河东王誉字重孙,普通二年,封枝江县公。中大通三年,改封河东郡王。累迁南中郎将、湘州刺史。未几,侯景寇建邺,誉入援,至青草湖,台城没,有诏班师。誉还湘镇。
时元帝军于武城,新除雍州刺史张缵密报元帝曰:「河东起兵,岳阳聚米,将来袭江陵。」元帝甚惧,沈米断缆而归。因遣谘议周弘直至誉所督其粮众。誉曰:「各自军府,何忽隶人。」使三反,誉并不从。元帝大怒,遣世子方等征之,反为誉败死。又令信州刺史鲍泉讨誉,并陈示祸福。誉谓曰:「欲前即前,无所多说。」泉军于石椁寺,誉逆击不利而还。泉进军橘洲,誉攻之又见败。于是遂围之。誉幼而骁勇,马上用弩,兼有胆气,能抚士卒,甚得众心。元帝又遣领军王僧辩代鲍泉攻誉。誉将溃围而出,会其麾下将慕容华引僧辩入城,遂被执。谓守者曰:「勿杀我,得一见七官,申此谗贼,死无恨。」主者曰:「奉令不许。」遂斩首,送荆镇。元帝返其首以葬焉。
初,誉之将败,引镜照面,不见其头。又见长人盖屋,两手据地n其脐。又见白狗大如驴,从城出,不知所在。誉甚恶之,俄而城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