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雨(东北师大教授)的个人简介
王春雨,1975年5月出生于吉林省临江市,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院文艺理论教研室教师,文学院副院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会员,吉林省文学学会会员、理事、副秘书长,吉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社科要报》兼职编辑。
人物经历
1998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工作。
2001年考取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04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在读博士。
2004年任讲师。
2010年任副教授。
主要贡献
主持项目1.《欧洲中世纪文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项时间:2011年,经费:9万元,项目批准号:11YJA752023,主持。
2.《精神分析学与基督教的内在联系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项时间:2006年,经费:3万元,项目批准号:06JC75047-99003 ,主持。
3.《后现代视野下的拉康精神分析理论研究》,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时间:2004年,经费:0.3万元,项目批准号:2004075,主持。
4.《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研究》,校内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立项时间:2001年,经费:0.5万元,项目批准号:2001QN008,主持。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青年项目《生态批评视野中的20世纪中国文学》(B级,立项时间:2009年,经费8万元),参加人第2位。
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传奇叙事传统与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叙事模式建构》(C级,立项时间:2008年,经费7万元),参加人第5位。
3.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一般项目《中国小说“传奇”传统与二十世纪“中国叙事”》(D级,立项时间2009年,经费1万元),参加人第4位。
1.《审美与职业生活》,《光明日报》2010年12月14日,第7版,国家级,独撰。
2.《艾伦?麦克法兰人文教育思想对我国人文教育的启示》,《外国教育研究》2011年第2期,CSSCI(B),独撰。
3.《天使与魔鬼的双重变奏――从小说嫁死看“双重人格不分裂”现象》,《文艺争鸣》2010年8月号上半月,CSSCI(A),独撰。
4.《爱:边缘人通往人间天堂的阳光之门――傅爱毛中篇小说天堂门解读》,《当代文坛》2010年第5期,CSSCI(B),独撰。
5.《日常生活与职业美学论――从电影〈入殓师〉谈起》,《文艺争鸣》2010年10月号下半月,CSSCI(A),独撰。
6.《审美教育与职业生活审美化》,《文艺争鸣》2010年12月号下半月,CSSCI(A),独撰。
7.《2010年吉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暨吉林省文学学会“新世纪文学视野下的地域写作”学术年会综述》,《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省级,合撰第二位。
8.《责任与良心――科学发展现与生态批评》,《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10期,省级,独撰。
9.《拉康的精神分析与文学》,《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5月,省级,独撰。
10.《拉康研究的新视域》,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11月,省级,独撰。
11.《20世纪西方文学观念转变的新收获》,《东北师大学报》2003年5月,省级,独撰。
1.《基督教与精神分析学――西方文化的一种理解》,吉林大学出版社,专著,2010年12月出版。
荣誉记录
1.学术论文《天使与魔鬼的双重变奏――从小说嫁死看“双重人格不分裂”现象》获2011年吉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获奖时间:2011年12月,颁奖单位: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吉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学术论文《艾伦?麦克法兰人文教育思想对我国人文教育的启示》获2010年吉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获奖时间:2010年12月,颁奖单位: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吉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3.学术论文《责任与良心: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批评》获吉林省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会暨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获奖时间:2008年12月,颁奖单位: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吉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