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731》是一部揭露历史真相的作品,旨在让我们铭记那段沉痛的历史。对于中国人来说,“731”不仅仅是一个数字,而是深刻的记忆,带有无法抹去的伤痛。1932年,731部队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平房区建立了一个实验基地,展开了令人发指的罪行。为了准备细菌战,731部队进行了包括鼠疫、伤寒、霍乱、炭疽、斑疹伤寒等数十种致命传染病菌的研究与制造。
这些实验的受害者中,仅死于实验的中国人就超过了3000人。这些罪行彻底超越了人类的底线,暴露了极端的非人道行为。电影《731》正是基于这一历史背景,由导演赵林山携手山东、吉林、黑龙江、哈尔滨等地的市委宣传部联合制作,力图将这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带回大众的视野。
这部电影不仅具备强烈的教育意义,也提醒我们,无论我们身处何种时代,都不应忘记历史的教训。尽管当今的我们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享受着安定的生活,然而,这部电影通过艺术的手法提醒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曾经的伤痛。然而,电影尚未上映,却遭遇了大量的抵制和举报,甚至反对声不断,这背后的动因引人深思。
很多反对者声称,影片过于暴力,可能对孩子造成心理阴影。有评论认为,电影中暴力的场景过于残忍,孩子们看了会做噩梦,甚至建议“禁止上映”。这些声音主要出于对儿童心理健康的担忧,认为影片不应以煽情手段渲染历史的痛苦。然而,问题是,这些表面上的“关心”真的是他们抵制影片的真正理由吗?
事实上,《731》拍摄过程中,导演及剧组为了最大程度地还原历史的真实性,特意选择了731部队安达试验场遗址进行实地拍摄。拍摄条件极为艰苦,演员们在寒冷的环境下忍受严酷的挑战,竭力还原受害者所承受的痛苦。
例如,王俊凯在影片中饰演一位被关进冻伤实验室的实验体。为了拍摄一场零下40℃的镜头,他不仅提前减重,还在拍摄前用保鲜膜包裹全身,跳进了冰水池。在镜头中,他蜷缩在冰冷的角落,睫毛上结满冰霜,手指变黑,拍摄结束后他被紧急送往医院。导演透露,拍完这场戏后他也做了一周的噩梦,而王俊凯却毫无悔意,认为这是值得的,因为历史的残酷远比这些镜头更加深刻。
演员姜武在剧中的一场戏,亲眼目睹同胞被关进毒气室,无法施救。他看着同胞在毒气中痛苦死去,情感崩溃,抱着同胞的尸体痛哭不止。姜武通过这段表演,将那种绝望和无力的情绪传递得淋漓尽致。演员的情感投入和表演的真实感,反映了他们对历史的深切敬意和对受害者的同情。
电影《731》最大的争议之一是所谓的“血腥暴力镜头”。但实际上,影片中并未采用大量血腥暴力的画面,导演并没有通过血腥场面来博取眼球。影片着重表现的是活体解剖和冻伤实验等残忍的实验手段,向观众传递了一个真相:有些暴行,比流血更为残酷。为了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历史的恐怖,电影发布会上,导演展示了70多件珍贵的文物,如滤水器、手术刀、防毒面罩等道具,完美还原了当时的实验细节。
如今,经过一年的争议,这部电影终于定档在了7月31日上映,这一日期恰巧与“731部队”的代号相呼应。上映并非为了揭开中国曾受的伤口,而是为了让公众,尤其是年轻一代,清楚地了解那段被隐瞒的历史,让全世界知道日本731部队在中国的罪行。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日本公然违反国际法,大规模研制生化武器,毫不顾忌地残害中国人民。今天,我们回望这一历史,不是为了激起仇恨,而是为了让我们铭记过去,珍惜现在。
赵林山导演强调,这部电影并非是为了加深民族仇恨,而是通过历史的自我救赎,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团结感。他回应那些担心破坏中日友谊的声音,强调历史是无法改变的,我们应当正视它。历史给我们的教训是深刻的,作为当代人,我们有责任让年轻一代了解并铭记这段痛苦的历史。
我们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愿与日本继续友好往来,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忘记历史。遗忘历史,等于背叛先辈们的牺牲。而731部队对中国人民所犯下的暴行,绝不容我们抹去。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当铭记,铭记历史的伤痛,才是对先辈最好的缅怀。
电影《731》定档上映,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承受能力选择是否支持。无论选择如何,这部电影的价值不在于它的争议,而在于它提醒我们永远不要忘记那些惨痛的历史。